田頭預冷保鮮設施有效提升了農業經濟效益。受訪單位供圖
西江日報記者 嚴炯明
近日,省政府印發的《廣東省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廣東冷庫庫容規模和冷藏車保有量目標達到年均增長10%以上。目前我市也在加快推進冷鏈物流發展,支持農產品產地建設田頭預冷保鮮設施,實現農產品冷藏保鮮“最初一公里”。
冷鏈物流助農產品保鮮增值
“我們最快幾分鐘就可以把摘好的龍須菜送到田頭的冷鏈示范中心加工銷售,很方便。”近日,廣寧縣江屯鎮坑口村村民張灶邦說,困擾種植戶多年難題得到了解決。
龍須菜是江屯鎮的一大特色,目前種植面積13800多畝,盛產期每天生產40多噸,但由于保鮮期短,銷售范圍限制在省內,產業模式傳統,其收購價格一直較低。“傳統保鮮方式是采摘后用清水浸泡,然后運到廣州,銷售時間約3天。”廣寧真源龍須菜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黎進深說。
去年6月,廣寧縣供銷社聯合廣東新供銷天業冷鏈集團有限公司和廣東國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廣東供銷江屯龍須菜田頭冷鏈示范中心,解決龍須菜保鮮及遠銷問題。
該示范中心建立了恒溫加工包裝車間、檢測室,根據銷售端的要求將龍須菜從初級農產品轉變為品質標準化商品,以打造放心農產品。同時,該項目采用新技術對龍須菜進行處理,腐損率從30%下降到8%。
目前,該示范中心每天可預冷、分揀加工和冷藏龍須菜7噸,保鮮時間約可延長10天。同時,田頭收購價從原來每斤1.5元增至3元?,F正抓緊與北京、上海等市場對接,收購價有望升至每斤4元,讓農民增收。
為豐富種植種類提供保障
“田頭預冷保鮮給農民多了一份保障。”四會市江谷鎮逸豐農場負責人黃逸豐指著一旁的冷藏設施對記者說。2014年,他所創建的逸豐農場正式投產,主要種植“陽光玫瑰”葡萄。但由于缺少冷藏保鮮設施,他每次采摘都膽戰心驚。
如遇上臺風等極端天氣,地里的葡萄就要搶收,但采收回來的葡萄若沒及時冷藏保鮮,會迅速腐爛變質,而“陽光玫瑰”的盛產期為每年7月到8月,正是高溫天氣。“有一年天氣太熱,收購商發現葡萄質量稍差,都拒絕收購。”黃逸豐說。
去年,黃逸豐了解到,國家對符合要求的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產品田頭冷藏保鮮設施給予政策資金補貼,于是通過相關平臺申報。“農場的冷鏈設施投入20多萬元,其中三成來自政府補貼。”他高興地說。
逸豐農場冷鏈設施有200多立方米,最多能儲存50噸農產品,該設施不結霜,還有抑制細菌繁殖功能。如“陽光玫瑰”常溫只能保存3天,如今在4到7攝氏度下,可以保存30天。
“如今,‘陽光玫瑰’的腐損率下降了65%,經營利潤明顯提高。”黃逸豐說,為了充分使用冷庫,他還相繼種植了火龍果、水稻、西瓜等農產品,冷庫從季節性使用變周年使用。
將加大助農益農力度
肇慶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冷鏈保鮮設施建設有著良好前景。記者了解到,根據省、市工作部署,2021至2022年,全市大力推動建設農產品田頭冷藏保鮮設施,計劃新建50個設施,新增容積1.1萬立方米。目前,全市農產品田頭冷藏保鮮設施中,冷庫(含預冷設施)容積約參賽6.3萬立方米。
然而,多重因素制約下,我市農村田頭冷鏈發展存在瓶頸。廣東理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嚴雪晴、周修嵐在論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問題研究——以廣東肇慶市為例》中提到,我市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滯后,農產品流通體系標準化程度低,產業化、規?;捷^低,成為制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障礙。
市農業農村局也表示,政策支持范圍受限,未能覆蓋全部需求;建設土地、用電等政策限制,延緩建設進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推廣工作。
為此,我市相關職能部門致力落實農業設施用地政策,大力發動相關經營主體或村集體通過共同投資、托管等多種方式,多方位統籌資金,推動完成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作。同時,加強冷藏保鮮設施的運行管理和監測,確保冷藏項目既能建好,又能用好,真正發揮益農、助農的作用。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