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村民正在南藥基地內勞作。 西江日報記者 吳映霖 攝
西江日報記者 吳映霖 通訊員 顧恩娣
秋日的肇慶,各地正上演著豐收喜悅之景。日前,在四會市地豆鎮獅嶺村的南藥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當地一名村民手里攥著剛發的工資,認真細數著錢幣數額,臉上洋溢著因勞動收獲而滿足的笑容,“以前一直在家種農田,現在在這里幫種南藥還能拿工資,好??!”
記者了解到,該基地是地豆鎮獅嶺村去年在佛山市駐鎮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聯合德森生物科技(肇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森公司”)新引進的項目,計劃打造千畝中藥種植園區。粉防己、大百部、蔓性千斤拔……獅嶺村連片400多畝土地上多種南藥正蓬勃生長,這里的撂荒地被再利用,山林地也被盤活,周邊閑余的村民也來務農,鄉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幸福畫卷正在此徐徐展開。
“荒廢了十幾年的地到現在終于可以再開發利用起來!”地豆鎮獅嶺村人、德森公司相關負責人黃德興感慨,小時候村里都是種植番薯等收益不高的作物,直到九十年代末,家家戶戶種起了收益可觀的沙糖桔,一時間村里農業產業興旺。但后來又因為一場黃龍病影響土質而難以繼續種植沙糖桔,獅嶺村大量土地自此開始丟荒。這一丟便是十幾年。
多年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獅嶺村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土地也越來越多丟荒,村集體也一直未找到合適的農業產業發展路子。對比地豆鎮其他行政村,獅嶺村更是多年落后為村集體收入最低的村落。
去年佛山駐鎮幫扶工作隊入駐地豆鎮以來,積極與地豆鎮溝通協作,支持其整治撂荒地,并加大力度招商引資,探索適合本地發展的農業產業項目。與此同時,地豆鎮為了讓荒地盡快盤活,還采取了“黨委大力支持、村黨支部組織落實、黨員干部齊動員”的方式,加速推進撂荒地整治工作,并成功盤活荒地400多畝,為未來農業產業項目發展打下基礎,也因此吸引了獅嶺村黃德興等多名在外打拼多年的鄉賢回鄉創業。
在經過實地考察調研后,地豆鎮最終聯合黃德興負責的德森公司,以“企業主導、集體支持、群眾參與”的合作模式,擬定在獅嶺村發展南藥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有了新的農業產業落地,村民增收也有了盼頭,積極參與流轉整治撂荒地。村集體在佛山駐鎮幫扶工作隊的支持下,也計劃嘗試種植數十畝南藥,并自發出資協助企業建設基地周邊水渠涵洞,支持其南藥項目發展。
在各方的支持下,一年多的時間,南藥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已呈現一定規模。從前連片荒蕪農地,如今阡陌交通、生機盎然,三五農民正在地里辛勤勞作。佛山駐鎮幫扶工作隊相關負責人指著不遠處的荒地告訴記者,項目已經順利流轉到黃茅坪這塊土地,并陸續準備開墾播種等工作,接下來南藥種植基地的規模將擴大到600多畝。
“有了產業,村子不會窮了!”黃德興笑道。他告訴記者,基地現在已與部分中藥加工企業達成供銷協議,保障產品銷售渠道和合理利潤。他們當前正在推動不斷擴大基地種植規模,計劃建設2000畝中藥種植園區,并配套建設苗圃培植、藥材加工、生產裝備、倉儲冷鏈等功能區域。同時,他們還在積極與臺商溝通,計劃協作打造科研基地,以求推動本地南藥種植技術的提升。
據悉,當前項目已投資900多萬元建設基地一期,待一期項目全面投入使用后,將種植粉防己、大百部、千斤拔、山牡荊、牛尾草5種南藥作物,預計平均周期產值1800萬元,利潤達900萬元,并常年有效利用農村閑散勞動力80人以上。
黃德興表示,中藥發展、南藥發展具有廣闊前景。他們發展南藥項目,不僅希望家鄉荒地利用起來、產業興起來,還希望發揮企業作用搭建聯農帶農機制,幫助更多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并主動參與到南藥種植中來,共推產業發展、共享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