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明在打掃衛生。
文/圖 西江日報記者 嚴炯明
今年59歲的謝文明入職環衛工作雖然只有5年,但工作勤懇,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平凡如許,執著如斯,不求名利,但求奉獻”,被同事親切稱為“老黃牛”。
2017年6月,謝文明結束了小商販生涯,選擇加入環衛保潔員行列。家人對此曾抱有反對意見,認為天天與垃圾打交道,起早摸黑,碰到熟人還感到尷尬。對此他淡然處之:“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
入職后,謝文明獲分派到端州藍塘路周邊清掃保潔。每日凌晨四點多,他便來到街道清掃垃圾、清洗垃圾桶。遇到垃圾桶被塞滿、不方便傾倒時,他就用雙手去掏。他把街道清掃后,又往回檢查一遍,從不馬虎了事。有時雖然是下班時間,但看到有垃圾又會進行清理。負責該路段巡邏的主管稱贊,謝文明所清掃的每一條街道,都是“免檢產品”。
看到個別商戶亂扔垃圾,謝文明又化身為勸導員,耐心勸說。久而久之,商戶被謝文明的熱誠所感染,自覺配合做好環境保潔工作。
2018年,謝文明崗位調整為設施維修工,負責轄區8個中轉站、70座公廁,大到中轉站設備故障排查,小到公廁水龍頭維修。有時剛在城東修完,接到信息后又騎著電動自行車趕往城西維修,儼然一頭不怕厭倦的“老黃牛”。
讓謝文明感到心疼的是,個別市民對公廁設施的破壞。“我平時巡查發現,一些水龍頭等小物件經常丟失,或者受損。”他跟記者講道,隨著文明城市創建不斷深入,市民素質日益提高,公廁設施損壞的現象越來越少。
謝文明不但工作盡職,而且心眼好。今年4月,他在作業時發現男廁洗手臺有一個黑色皮包,打開發現里面有現金和銀行卡以及身份證等。由于聯系不上失主,他將皮包交給附近的派出所。幾天后,失主聯系到謝文明,希望現金酬謝,被他婉拒了。他說:“作為一位市民,無論什么身份,不是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能拿。”
五年多環衛生涯,謝文明充分發揚了“老黃牛”精神,沒有驚天動地,只有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守護好腳下一片“凈土”。“我明年就退休了,孩子都勸我不要干了。”他說,“可是我閑不下來,只要公司允許,我希望在環衛事業繼續發光發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